盛夏时节,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赋能”与“精神传承”的深度调研。7月21日,团队重点参访了六枝电商物流产业园区与承载厚重工业记忆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在感受数字经济重塑乡村面貌的生动实践中,深刻体悟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一、电商产业园: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六枝样板”
从2019年最初的6人团队、500平方米的简陋场地起步,到如今占地1.6万平方米的省级电商产业示范园区,六枝特区电商直播基地实现了从“草根创业”到“数字引擎”的跨越式发展。园区负责人夏光忠向实践团队介绍,在中国科大的大力帮扶下,基地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数字赋能”的生动教科书。
1. 从“0”到“2000万”的突破之路
基地初创团队依托县文化馆旁的小空间,逐步打造县级电商公共服务就业中心和市级电商创业工作室。在中国科大“树上新农”项目的支持下,基地获资金支持购置直播设备与智能分拣系统。2023年获贵州省人社厅创业孵化器认定,2024年更被省商务厅授予“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称号,累计获得2000万元项目奖励资金。
2. “五区联动”构建数字生态圈
园区现分为电商运营、智能仓储、直播孵化、创业培育、产品展示五大功能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闭环。仓储区配备科大援建的冷链系统与自动化包装线,直播区拥有20个专业直播间,孵化区已培育本地主播55人,成功打造“六美神”“六盐面条”等网红品牌。数据显示,园区日均发货量2万单,2024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
3. “数据+订单农业”破解山区发展难题
基地自主研发的“山海鲸”大数据平台,可精准分析全网农产品销售数据。团队通过“政府+高校+农户”模式,与27个生产基地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锁定5000亩刺梨、阳藿、小黄姜等特色农产品。负责人夏光忠指着实时数据大屏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预判市场趋势,提前布局生产,让农户不再为销路发愁。”
4. 硬件迭代见证电商进化史
在基地“电商博物馆”展区,从2017年手写的物流面单到如今的AI智能打印系统,从百兆内存的老旧电脑到搭载30G内存的直播设备,硬件设施迭代历程直观展现电商行业的内卷与创新。最新引入的3×3厘米二维码面单技术,正为物流效率革命性提升提供可能。
二、三线建设博物馆:工业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活教材”
走进由原洗煤厂遗址改建的三线建设博物馆,实践团队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六枝作为新中国三线建设重要基地的辉煌历程。这座全国首个以“煤都”为主题的三线博物馆,通过场景复原、艺术装置、互动体验等多元展陈,生动诠释了“把一切献给党”的三线精神。
1. 历史长卷:六枝与三线建设的不解之缘
1964年,六枝特区产出三线建设第一车煤,拉开西南地区工业基地建设的序幕。博物馆以“一车煤”为叙事主线,通过老照片、生产工具、文献档案,全景式展现3万建设者“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奋斗史诗。一件件斑驳的矿灯、一摞摞泛黄的调度日志,诉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2. 精神丰碑:艺术化呈现三线记忆
“1964顶头盔”艺术装置:金色头盔如星河垂落,每顶代表一位建设者,象征集体奉献的磅礴力量。
“六枝树”文化符号:以本土植物为原型,根系象征历史文脉,枝干代表工业发展,展现地域文化基因。
“六枝之眼”工具矩阵:由数百件采煤工具组合而成的巨型艺术装置,折射出工人智慧与技术创新。、
、
3. 沉浸体验:矿工下井实景重现
戴上矿灯,团队成员“化身”矿工,仿佛亲历昏暗巷道、沉重风镐作业、矿车运输等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让00后学子震撼不已:“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曾浸透过前辈们如此艰辛的汗水。”
三、精神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双轮驱动”
从三线建设时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到新时代电商人“指尖耕耘闯市场”的创新实践,六枝特区实现了精神传承与产业转型的完美交融。基地负责人夏光忠向实践队深情讲道:“老一辈用血汗打下工业基础,我们这代人要用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1. 青年接力:电商主播成新农人
23岁的返乡大学生小王,在基地孵化下创立直播点,月销售额突破20万元。在三线精神激励下,这群“新农人”敢闯敢试,把家乡的山水变成‘金山银山。
2. 科技赋能:AI技术打造新引擎
依托中国科大技术支持,基地建成全省首个县域电商AI创作室,可实现产品图智能设计、营销文案自动生成。最新上线的农产品溯源系统,让每包岩脚面都能扫码查看“从石磨到餐桌”的全流程。
3. 未来蓝图:构建数字农业生态链
基地正推进“1+4+N”合作模式,以1个电商产业园区作为核心驱动引擎,1个黔货云仓·六枝节点仓与3个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紧密连接,采取政企合作、企企合作及产学研合作等N种合作形式,全面激发电商生态活力。
四、实践感悟:在历史与现实中寻找青春答案
实践队员彭恺健表示:从三线建设者用钢钎凿出的第一车煤,到电商直播间飞出的千万个包裹,六枝用60年书写了两部史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更要用科技创新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这场跨越时空的调研,让实践队深刻认识到:三线精神是永不褪色的奋斗底色,数字技术是乡村振兴的时代利器,实践队将把六枝经验带回校园,用专业知识助力更多山区实现“数字蝶变”,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绽放绚丽之花。
撰稿人:彭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