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镇联合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活动分为上午座谈会与下午实地考察两部分,全面展现了学院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中的探索与实践。
十年帮扶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联合村是中国科大自2015年起定点帮扶的村庄。刘书记作为第五任驻村第一书记,向实践队介绍了脱贫攻坚期的成就,他深情讲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脱贫,核心是收入指标达标。但脱贫只是起点,振兴也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这么多第一书记前赴后继投入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让乡村'富起来、好起来、美起来'!"他举例道,脱贫攻坚期间,国家在贵州投入巨额资金修路通电,"十年前从贵阳到六枝需一天车程,现在高速公路网让山区焕然一新"。
科大特色赋能:科技+教育助力乡村治理
有队员问道:科大作为中央高校,在资金帮扶方面并没有优势,如何才能发挥优势?刘书记介绍,中国科大在联合村重点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帮扶。教育方面,组织20余场科普讲座,联动附中附小培训乡村教师;医疗方面,引入车载核磁设备为村民义诊,并成功救治一名罕见病儿童。科技帮扶则成为亮点:团队开发"林地防火AI监测系统",通过激光雷达、红外摄像头和无人机巡逻,实现烟火自动识别与定位,今年已预警1934起火险,大幅减轻基层巡山压力。"这套系统在当地只有科大能做,我们要用技术解决人防难题。"刘书记强调。
教育帮扶:四角田小学焕新颜
下午,团队来到新窑镇四角田小学进行调研走访。作为中国科大重点教育帮扶项目,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团队成员参观了整洁的操场、改造一新的卫生厕所,以及由科大援建的"科学家事迹墙"。在教学楼内,团队参观了配备先进教学设备的科普教室,并与校长进行了简短交流。校长表示:"科大的帮扶不仅改善了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
产业实践:猕猴桃园里的劳动课
随后,团队前往位于半山腰的猕猴桃种植园。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师生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徒步攀登。到达种植园后,刘书记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运营情况:通过科大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55亩猕猴桃园已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师生们拿起镰刀,投入到除草劳动中。尽管烈日当空、汗流浃背,但大家干劲十足,深刻体会到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乡村振兴的来之不易。
结语
一天的调研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成果与挑战。刘书记总结道:"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与创新。中国科大将继续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为联合村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实践队经过一天的实地走访和实践,久久不能平静。有同学说,帮扶的力量既强大又弱小,强大在于科技的力量给联合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弱小又在于现代科技还没有惠及大山里的千家万户。自己身处AI浪潮,未来能否尽一份绵薄之力,利用科技力量为生民立命?或许是一个留待科大人担当的新命题。
六枝特区2025年7月20日电(通讯员 赵佳明)